搜尋
語言語言

風險管理(Global)

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

威剛定期進行內部稽核自我檢視,訂定各項明確規章,確保營運風險,保障客戶與消費者的資訊資產安全。

內部稽核

內部稽核執掌及運作

1.     評估及檢查內部控制制度與各項管理制度之健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2.     調查、評估內部控制制度之缺失及衡量營運之效率,適時提供改進建議,以確保內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續有效實施,並協助董事會及管理階層確實履行其責任

3.     督導及提供公司內部各作業流程之改善建議

4.     規劃與執行內外部稽核活動

內部稽核工作範疇

公司內部組織運作及經營業務之可靠行、合理性等查核,適時提供改善計劃;公司外部資訊之取得、分析及判讀,提供管理階層做為營運之依據;評估公司內部作業損害及外部業務影響對公司之營運風險分析,規劃損害風險控管。

 

1、查核營運計劃執行進度及目標達成。

2、查核公司資源之使用,確保有效利用。

3、查核公司規章制度執行之完整性與可靠性。

4、定期內部稽核計劃查核。

5、不定期之稽核專案查核。

6、收集、整理、分析所營業務相關資訊,提供管理階層經營計劃或規劃損害風險控管。

7、查核公司規章制度符合各項法令規章,確保公司資產、業務及人身安全。

內部稽核查核時機與查核程序

稽核單位每年依風險評估結果選定稽核項目及頻度,擬定稽核計畫,經董事會核准後,據以執行查核。稽核室提出之內部稽核報告及工作底稿,內容包括對內部控制制度及各項管理規範與業務流程進行評估,以判斷現行規定、程序控制是否適當,管理單位與營業單位是否確實執行內部控制及營運效益是否合理等,並隨時提出改進意見。

內部稽核人員對於檢查所發現之內部控制制度缺失及異常事項,均據實揭露於稽核報告,並於該報告陳核後加以追蹤,定期作成追蹤報告,以確定各單位缺失及異常事項已及時採取適當之改善措施。

內部稽核覆核各單位及子公司所執行的內部控制自行檢查,以確保執行的品質,並綜合自行檢查結果,報告董事會作為出具內部控制聲明書之依據,也讓管理階層了解公司治理之現況並達到管理之目的 。

 

1、收集、分析工作業務內容,評估業務風險,建立查核計劃。

2、依據查核計劃實施實地查核,撰寫查核工作底稿,並就查核案件結果與受查單位主管進行充分溝通,提供改善建議並撰寫查核報告呈報稽核單位主管。

3、稽核單位主管覆核報告內容並就報告內容轉請受查單位提供改善執行計劃與時程,列入改善追蹤。

4、依據改善執行計劃之改善結果回報稽核單位進行改善結果複查,再將查核報告及追蹤改善結果交付獨立董事查閱。

內部稽核人員編制與任用

本公司稽核單位直接隸屬董事會,轄下設有稽核主管一名及內部稽核人員四名,在每年指定之期限內,向主管機關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申報備查。稽核人員依據各項業務規模、內容及種類,分析內外部作業風險,規劃內部稽核作業計劃。依據內部稽核作業計劃,適度彈性調配稽核人員,於期限內完成內部稽核查核。

稽核主管經審計委員會同意,並提報董事會通過後任免之,稽核主管於每次例行之董事會,依序報告內部稽核作業計劃、各項內部稽核作業查核內容及查核結果,並提報各項改善建議與改善結果。

內部稽核人員及其職務代理人之適任條件,遵照金管會「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第十一條規定。內部稽核人員之任免、考評及薪酬,由內部稽核主管簽報董事長核定。已在職之稽核人員,遵照金管會「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第十七條規定,每年完成指定之進修時數。

獨立董事與內部稽核主管、會計師溝通政策

獨立董事實際參與董事會議,隨時能與財會主管、內部稽核及會計師聯繫,此外,獨立董事與會計師及稽核主管每年至少一次以面對面會議方式進行的溝通,並得隨時召集會議討論重大或異常事項。

內部稽核主管每月定期完成稽核報告後於次月交付各獨立董事等審閱,並於董事會議例行報告。內部稽核主管與獨立董事每年至少一次會議溝通,並得隨時召集會議討論重大或異常事項。